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冷梅 即将于本周末正式开馆的上海天文馆,是如何以独特的建筑空间语言展现出抽象而神秘的天文学概念的?7月13日,记者跟随天文馆设计师,在实地走访中揭秘天文馆背后的建筑巧思。 圆洞天窗 天文学概念在建筑中处处可见 看到上海天文馆,第一感觉就是,这儿的建筑体现出了一种“未来感”。曲线、悬浮、轨迹、球体,这些都是天文学的概念,如今,却被“有形化”,形成了天文馆独特的空间形态。 “我们的设计出发点就是以建筑语言来表达天文学概念,让人漫步其中,处处有宇宙。” 走在上海天文馆的天庭中,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天文馆项目中方设计总负责人刘恩芳环顾四周,这样表示。 刘慈欣的“三体”被巧妙地呈现出来。从空中俯瞰建筑,可以看到三个明显的圆形部分,就是“圆洞天窗”“倒转穹顶”“悬浮球幕”,它们是独立的,又是一体的——正是这三个特色设计俨然让建筑本身化身为一台天文仪器。 天文的元素无处不在。主入口的“圆洞天窗”,让穿射而过的日光在下方广场上投射出光斑,每一天从早到晚,光斑会随着阳光移动,静静看一天,就能感受到时间的变幻,正如中国人古时测时的日晷。 进入主体建筑,显示地球自转的经典科学装置傅科摆悬吊在中庭,顶端的倒穹顶同样“收集”着阳光,而整个中庭在视觉上没有任何柱体,空旷如苍穹,被周围的螺旋坡道环绕,有如天体轨道。利用倒穹顶的高差,在顶部重新创造了一个地平线,成为一个可以容纳40人的观星平台,人们可以不受任何周围建筑物的干扰来观察斗转星移。 “悬浮”的上海天文馆球幕影院,宛如失重一般。悬浮球体与壳体之间的圆环,“漏入”了日光,在室内的地面上形成了一道“日蚀”。光影迁移,圆月逐渐变新月。 “建筑本身成为了观测装置。”刘恩芳说,观众身处其中,如同置身于天体之中,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天文学的神奇。 天文探索从不囿于一方,而是存在于更广泛的空间。据刘恩芳透露,这也是设计团队的巧思——若是从上空鸟瞰上海天文馆,能看到——天文馆的球体好似地球,在精密的计算下,与滴水湖的大小比例,正与太阳和地球的大小比例相符,而草坪绿化带成为了月亮绕地球的轨道。 “建筑与天文的结合,同样有着很多想象的空间,让大家能联想到自我对宇宙的理解,科学与遐想在此联结。”刘恩芳说,这也是上海天文馆规划设计时的初衷,既是天文知识的科普基地,也是激发大家探索宇宙、太空精神的基地。 倒转穹顶 用非常规的设计和计算撑起非常规结构 非常规的设计,挑战当然很大。1700多天的建设,基本每周必开一次例会,随时解决建造中遇到的问题。 “这个项目在空间上比较复杂,很灵活。建筑元素很多,不像一般的建筑,进来就是梁柱板。曲线、悬浮的空间感,整个天文馆几乎所有混凝土和钢结构都采用不规则形状,对于如何选择结构体系、结构材料都是技术难题。”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总工程师、空间结构院院长李亚明告诉记者。 这个复杂的空间结构,结构团队在材料上选择采用了多种材料组合,包括钢筋混凝土、钢结构、铝合金,就比如中庭顶部,用直径约45米的倒覆的铝合金球形网壳结构形成了倒穹顶顶部,轻巧又符合所需的空间未来感。 “入口处的圆洞天窗,悬挑距离超过40米,跨度超过60米,难度在于跨度大,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悬挑之一,最大处约为36米,悬挑的楼面面积相当于4个标准篮球场,没有一根外露的柱子,是靠弧形桁架在起作用。”李亚明说。 结构还要保证安全和舒适性。悬挑的上面是个二层楼面,观众时常要经过,为了不让结构带给人群明显的振动感,经过精密的计算,结构工程师在这里安装了10个1吨的质量调谐阻尼器,现场调校、同频共振,“吸走”主结构的振动能量,确保展厅使用的舒适性。建筑挑战了技术,技术也成就了建筑。 又如球幕影院的悬浮感,这个直径约30米的球体,如何营造出失去重力的感觉?工程师们在球体侧面,仅靠6个支撑点与下方的混凝土壳体相连,由混凝土厚壳支撑起了钢结构单层网格。 “中庭要求不能有任何柱梁,我们设计了3个巨型混凝土柱,在椎体顶部和中部设置两道环梁,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倒锥台,结构稳定安全,但视觉上完全看不出来。”李亚明说。 上海天文馆以曲线形为整体的设计理念,在结构建筑上也只能采取非常规的设计手法、非常规的计算分析,这其中也运用了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技术来实现。“我们还分别在实验室和现场来进行实验比对验证,一点点试。”李亚明表示,很多点上是对专业上的特殊挑战,都需要用巧劲。建筑因此也成为了上海天文馆最大的一件“展品”。 “我们的建筑设计从2014年、2015年就开始了。”刘恩芳告诉记者。16项授权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助力团队最终顺利实现了建筑结构、功能与形态的完美融合。正如上海天文馆内的展示策划也曾修易十几稿,每个布局、每条动线、每个展项概念都经过无数次头脑风暴,形成近5000页的设计方案。创意与科学、精心与精密的结合,才能共同让上海天文馆呈现出最佳的宇宙沉浸感。 悬浮球幕 ==对话== 记者:从结构专业的角度来看,上海天文馆项目的难度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亚明:从空中俯瞰建筑,天文馆由3大圆形建筑构成,象征了我们熟悉的三体——太阳、地球和月亮。由此产生三个主要区域:(1)大厅及观星平台;(2)球幕影院;(3)圆洞天窗。这类形体极为不规则的建筑,跨度大、悬挑大,在设计上如何选择结构体系、结构材料都给结构工程师们带来极大的挑战。 记者:进入主体建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带有三个倾斜巨柱的中庭和顶部的倒置穹顶,这部分结构有何特别之处? 李亚明:天文馆的结构设计是非常有特点的,包含多种不同材料构成的结构体系,如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铝合金结构等。建筑师为创建新的地平线,顶部设计了一个倒置穹顶作为观测天体的观景台。我们结构设计了3个巨型混凝土柱,倒锥形布置,在锥体顶部和中部设置两道环梁,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倒锥台,再在顶部设置一个倒置的铝合金网壳穹顶结构。 记者:悬浮的球幕影院也是上海天文馆的一大亮点。在实现过程中,结构方面都做了哪些技术支撑? 李亚明:为了体现建筑师构想,将球幕影院表现为悬浮空中的球体,我们将球体设计为钢网壳。在球体水平位置通过6个支撑点支撑混凝土壳体上方,形成球体与周边建筑脱开,在视觉上使人在球体下方有一种失重感。而球体与壳体之间,形成了一道透光圆环,日光可以从圆环处洒向室内,在室内的地面上形成“日蚀”。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光影也随之改变,从完整的圆环变换到新月形。身处其中,如同置身于天体之中,充满了戏剧性和神秘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冷梅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创客课程开发的每个主题课程需要基于现实情景,设置学习探究任务,通过问题研究、任务...
创客空间建设 能够给人们分享各种乐趣,通过电脑,技术,科学,艺术结合,设计创造一...
在了解创客教育之前,我们首先了解下何为创客。创客是一群喜欢或享受创新的人。创客跨...
STEAM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提升,它是基于自然学校方式的功能性框架,可以适合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