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提高逆周期调节能力”。2022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注重宏观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当前,中国经济运行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要完善逆周期调节机制和跨周期政策设计,既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实稳住经济,又促进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内外均衡,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 现阶段我国经济运行中,体制性、周期性、结构性问题往往相互交织,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相互联系。应对内外部冲击、周期性波动的宏观调控,本质上是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加强全局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实现供给与需求更高水平平衡。 应对风险挑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必然要求。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是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和重要方法论。坚持稳中求进要坚持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要运用逆周期调节促进经济总量平衡、推动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又要运用跨周期设计兼顾内外经济均衡、实现长期动态平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治理的基本点是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2035年远景目标以及“十四五”发展目标为导向,一方面要切实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另一方面要科学设计、专业实施跨越经济周期短期波动的中长期政策。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题中之义。经济社会发展矛盾错综复杂,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必须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经济规律。贯彻新发展理念要突出统筹兼顾、坚持系统观念、搞好综合平衡,注重处理好治标和治本、短期和长期的关系。作为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逆周期调节旨在熨平短期波动,跨周期设计则要积极应对中长期结构性问题。标本兼治、长短结合,才能克服短期行为带来的产能过剩、杠杆率攀升、结构转型乏力等问题。跨周期设计充分体现调控前瞻性,与逆周期调节共同构成调控体系的总体政策框架。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效弥补市场失灵,必须完善政府经济调节职能、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制,必须将宏观调控有度作为改革重要着力点。跨周期设计是对周期理论的重要拓展,有利于强化调控整体性、全局性,有利于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优势,在历次宏观调控中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彰显了显著优越性,我们要进一步把握好这一战略性有利条件,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发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经济工作中的价值优势、组织优势、运行优势,促进制度体系系统集成和治理机制协同高效,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要强化问题导向,要把握正确改革策略和方法,持续优化经济治理方式,更好发挥出财政政策对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支持作用,更好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双支柱调控框架。 二、着力提高逆周期调节能力 在侧重于经济增长速度的调控政策框架中,更多强调逆周期调节,较多采用国家合理引导市场的做法。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首先要加大相机调节力度。同时,要进一步稳妥把握好目标导向下政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 坚决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经济运行中的周期性波动是市场经济必然的规律和特征。政策与周期要相互对冲,收缩时实施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扩张时实施紧缩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当前,有效应对不断增多的风险挑战,要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一揽子政策,尤其要强化财政和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防止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短期冲击演变成趋势性变化。 把握好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时度效。宏观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要科学稳健把握相机调控的时、度、效,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当前,要抓住重要时间节点,综合施策,扩大有效需求,巩固经济恢复基础。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更加灵活适度。要完善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要有全球经济视角,既要避免“合成谬误”,也要避免“分解谬误”。要严肃财经纪律,确保令行禁止,宏观政策节奏和力度要能够对冲不利影响。要更多运用改革的方法实施调控,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贯穿于逆周期调节的全过程。 构建有效协调宏观经济治理新机制。增强逆周期调节能力,必须在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突破创新。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就业优先政策为主要手段,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靠机制化建设避免“跑冒滴漏”,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改善传导机制,降低融资成本,强化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能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要加强政策宣传和社会预期管理,提升调控对市场主体的预期引导和管理能力。 三、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设计 在侧重于经济发展质量的调控政策框架中,更多强调跨周期设计,较多采用政府市场良性互动的做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健全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加大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力度,在逆周期熨平短期波动时加强中长期谋划,推动可持续发展。 持续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要根据国家战略部署实施情况和形势变化,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探索跨周期设计的科学路径。“风物长宜放眼量”,跨周期设计着眼于更长的历史维度,超越了年度预期目标任务等逆周期调节的局限性,便于将逆周期、顺周期等政策要素一体考虑,消除传统“衰退期间宽松、复苏以后退出”的对称性路径设计,以对总供给、总需求的中长期管理,避免短期过度刺激的后遗症。经济形势中很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的问题是中长期的,我们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均衡。 加强宏观经济政策预研。跨周期设计有利于引导市场主体“熬过”周期波动、结构调整、超预期影响的艰难时刻,有利于引导新旧产业面向未来的合理布局,有利于引导理念、机制和结构的根本性转变,从全局打开增长新空间,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实现调控范式的转换。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要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统筹做好年度之间政策衔接,挖掘国内市场潜力,保持对经济恢复必要支持力度。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跨周期和逆周期政策要有机结合、远近兼顾,要优化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构建科学精准规范的政策生成、调整机制,提升协调联动能力,完善评估机制,着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强化安全发展的风险意识、底线思维。无论经济上行还是下行,都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全方位守住安全底线。针对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和突发性等不同情形,要分类研究政策措施,形成综合性应对预案和专项应对预案。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是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基础,要注重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要聚焦新业态新模式,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加强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制度建设,构建国家粮食安全和战略资源能源储备体系,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发挥民生政策兜底功能。要完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研究优化更好反映经济中长期运行趋势的先行指标,强化经济监测预测预警能力,建立重大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 2020年5月发布实施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今年4月和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接续强调,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坚持系统观念,进一步提高宏观经济治理能力,着力提高逆周期调节能力,加强中长期、跨周期宏观经济政策预研。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稳住宏观大盘,助力中国经济闯关夺隘、行稳致远。 (作者单位: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肖景华
创客课程开发的每个主题课程需要基于现实情景,设置学习探究任务,通过问题研究、任务...
创客空间建设 能够给人们分享各种乐趣,通过电脑,技术,科学,艺术结合,设计创造一...
在了解创客教育之前,我们首先了解下何为创客。创客是一群喜欢或享受创新的人。创客跨...
STEAM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提升,它是基于自然学校方式的功能性框架,可以适合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