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狐假虎威”瞎折腾
2023-08-28
[摘要] 对华强硬在亚太这个大舞台上,菲律宾似乎生怕自己被不小心遗忘了,所以想尽办法折腾出点动静。15日,菲律宾外交部发言人赫尔南德斯称,尽管菲方几次试图(与中方)进行协商,中方在南海领土争端上向菲律宾释放的明确信号却是“要谈判,必须首先承认整个南中国海是中国的”,因此,“菲已不可能继续与中国就南海争议进行双边磋商”

  对华强硬

  在亚太这个大舞台上,菲律宾似乎生怕自己被不小心遗忘了,所以想尽办法折腾出点动静。

  15日,菲律宾外交部发言人赫尔南德斯称,尽管菲方几次试图(与中方)进行协商,中方在南海领土争端上向菲律宾释放的明确信号却是“要谈判,必须首先承认整个南中国海是中国的”,因此,“菲已不可能继续与中国就南海争议进行双边磋商”。

  在单方面对中国关闭磋商大门的同时,菲律宾对美国大开方便之门。而且,在与美国的一系列互动中,菲律宾自认为自己的底气更足、腰杆更硬了。

  根据菲律宾媒体报道,菲总统府13日表示,美国总统奥巴马此前警告中国不要在与邻国的海洋争端中动用武力或者使用威胁手段,菲方认为奥巴马的这一表态巩固了菲律宾在海洋争端中的立场。虽然菲总统副发言人阿比盖尔·瓦尔特还不好意思将奥巴马的表态直接说成是一种巨大的声援,却一再强调菲方立场与奥巴马表态“一致”。

  菲律宾的强硬态度算不上出人意料。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员薛理泰就在新加坡《联合早报》网撰文指出,刚刚结束的美菲“克拉2013”联合军演昭示,今后无论在黄岩岛还是在仁爱礁,菲方不但不会轻易让步,而且立场可能更加坚定,态度更加强硬。

  当然,菲律宾的强硬态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内部压力。分析指出,阿基诺三世上台时曾作出反腐、减贫、改革的三项许诺,如今有失众望。失业率高企、自然灾难频发、政绩乏善可陈,这样的国内困局让菲律宾政府刻意在外树敌,转移民众视线。

  对美谄媚

  面对美国“大佬”,菲律宾则是一副笑脸相迎。

  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背景下,去年,美国前防长帕内塔宣布,美国海军将在亚太地区部署60%的战斗力量。今年,美国新防长哈格尔又宣布,美国本土外的60%的空军和陆战队也将部署在亚太地区,并将在亚太地区优先部署最犀利的武器装备。

  这一战略调整让自视为美国在亚太地区“小弟”的菲律宾喜笑颜开,摩拳擦掌地当起了“马前卒”。

  日前,据美国和菲律宾官方称,美国正就—份美在菲律宾设立军事设施并派遣轮流驻扎人员的协议与菲律宾进行谈判。该协议将允许美军更长时间地停留在菲律宾,并驻扎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内。有官员称,协议还将允许美军在菲律宾设立军事设施。

  美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发言人伊丽莎白·梅萨声称,美国不寻求在菲律宾设立或重启任何军事基地。不过,英国《简氏防务周刊》亚太区编辑詹姆斯·哈迪分析认为,美军部分地通过商业活动来使用苏比克湾以及美军在菲律宾南部基地采用的轮流驻扎模式,都是未来几年内美国在菲律宾“半永久性”驻军可能出现的模式。

  菲律宾与美国的军事关系一向密切。曾经,菲律宾依赖于美国提供的军事保护。后来,菲律宾军费的2/3来自美军租用其军事基地的租金。再后来,菲律宾打算重启军备计划的时候,引进美国援助是其首选。如今,菲律宾的二手F16战斗机、退役的“汉密尔顿”级护卫舰均来自美国。

  如今看来,甘为“小弟”的菲律宾似乎下定决心要在美国“亚太再平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迷失方向

  只是,理想总是丰满,现实却依然骨感。菲律宾政府似乎迷失了前进的正确方向。

  菲美谈判在菲律宾国内引发巨大争议。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菲不要“引狼入室”。多名议员担忧向外国开放军事基地会影响菲国家利益;多家菲媒体从历史和民族情感出发直接向基地说“不”;也有学者指出美国军事存在带来的问题,比如菲外交部前副部长劳若·巴哈日前在《美国重返的危险》一文中说,在菲律宾,美国的军事存在越来越多,所带来的不幸事件也开始不断出现:往菲海域倾倒垃圾,美军舰破坏海洋公园的珊瑚,美无人机无端出现在菲领空等。

  在7月4日“菲美友谊日”当天,菲律宾多个团体前往美驻菲使馆游行示威,打出“废止《访问部队协议》”等标语,抗议美军在菲进行军事活动。

  菲律宾政府的行为在国内未能赢得支持,在国际上也有被孤立的可能。

  虽然菲律宾隔三差五就要展示一下自己的“马前卒”作用,但是美国已经明确表示,美国在南海问题上不选边站队。这也就意味着,在涉及主权或领土问题时,无论菲律宾如何亲美,美国都不会贸然为菲出兵。

  菲律宾选择漠视中国提出的磋商建议,坚持寻求国际仲裁。分析指出,这种做法不会得到国际社会的响应,反而可能会导致菲律宾的孤立,导致外交失败、军事受挫、经济衰退。

  正如有菲律宾学者指出的,菲律宾不应该一味地亲美,而应该从本国利益出发,制定独立外交政策。

  俄罗斯总统普京15日说,美国“棱镜门”事件揭秘者斯诺登一旦有可能就会离开俄罗斯。这是斯诺登日前重提希望在俄政治避难后,普京第一次公开发表评论。

  分析人士认为,斯诺登令俄罗斯和美国都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双方既不能袖手旁观又不想因此把关系闹僵,这个“斯诺登困局”短时间内或很难解开。

  俄罗斯:进退两难

  普京15日在列宁格勒州戈格兰德岛与大学生交流时说,如果有可能离开俄罗斯,斯诺登自然会走的。“归根结底,他希望到常住地去,他想呆在其他国家。”

  普京说,斯诺登到俄是不请自来。“他不是想来俄罗斯,他是过境前往其他国家。但他在空中飞行时,大家都知道了,我们的美国伙伴实际上阻拦了他接下来的飞行。美国恐吓其他国家,因此实际上美国是自己把斯诺登困在我国境内的。”

  虽然普京暗示希望斯诺登离开俄罗斯,但俄国内要求向斯诺登提供政治避难的呼声很高。俄国家杜马主席纳雷什金说,斯诺登是人权卫士,是全球无数民众权利的保卫者,俄应该接受斯诺登的政治避难或临时避难申请,这完全符合国际法准则。

  究竟俄罗斯会作何选择?俄政论杂志《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主编卢基扬诺夫说,俄罗斯现在是进退两难——出于俄美关系考虑十分不情愿向斯诺登提供避难,但出于道义原因又不能拒绝。

  美国:软硬兼施

  斯诺登向俄罗斯申请避难,这让美国国会炸开了锅,不少重量级议员要求政府加大对俄压力,迫使俄方屈服。不过,白宫在公开表态中对俄罗斯明显要软很多,留下较大回旋余地。这让人感觉颇有些“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软硬兼施的味道。

  美国国会一向对俄极不友好,这种情绪在斯诺登事件之后更加明显。14日,众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主席麦考尔说,俄方一定对这一行动“很享受”,而且“每天都在从斯诺登身上得到新情报”。

  与国会的“群情激愤”不同,白宫显得较为克制,尤其是在意识到不可能逼迫俄交出斯诺登后,明显降低了调门。白宫发言人卡尼12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仅仅批评俄允许斯诺登与各方人员会面,对这一行动对美俄关系造成何种影响只字不提。

  尽管有报道称美方对俄可能有一些反制措施,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白宫还是国会都对具体措施闭口不提,反而是在谈及可能向斯诺登提供避难的拉美诸国时,从贸易、援助到签证,把诸多措施提了个遍。这意味着美方在留余地,尽力争取俄罗斯的配合。

  “斯诺登困局”

  卢基扬诺夫认为,莫斯科与华盛顿之间的关系一向阴晴不定,十分复杂,双方对危机早就习以为常,但谁都不希望闹到剑拔弩张的地步。因此,斯诺登的出现让俄美左右为难,陷入困局。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美欧中心主任希尔认为,斯诺登事件已对美俄关系造成一定影响,如果继续发酵,双边关系可能进一步受到冲击。

  日本《读卖新闻》认为,通过近来在反恐方面的合作,美俄关系原本已出现改善迹象,但如果俄罗斯执意收留斯诺登,那就会伤了奥巴马的面子,必将导致两国关系恶化。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特罗伊茨基认为,斯诺登向俄申请政治避难把俄置于复杂局势中,俄方或许会把他送往第三国,但目前可能还没做好准备。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由于交出或接纳斯诺登眼下都不是最佳选项,因此从短期看,俄罗斯在对待斯诺登避难申请的问题上更有可能采取拖延战术。

  (据新华社电)

  繁忙生活之暇能有几天带薪假与家人团聚,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然而,经济危机迷雾迟迟不散,生存压力使得人们整日奔波,有假不敢休。 

  据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2013年7月,荷兰休假周开始,很多员工却只选择休假2周,这可愁坏了老板们。荷兰法律明文规定,全职员工拥有5周带薪假。如此一来,老板必须咬牙将员工放弃的3周休假折换成工资。

  与折算工资相比,美国公司的一些休假政策更加人性化。据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最新调查显示,9%的美国雇主允许员工出售未用完的休假天数。芝加哥USG集团员工诺拉·库巴表示,虽然她过去每年都会额外购买一周的休假天数,今年她却卖掉了所有剩下的天数。 

  还有许多人为谋求晋升加薪,主动放弃休假。

  美国号称西方发达国家中的“无休假国度”。根据调查报告,美国有2800万人常年不休假。虽然有些企业提供带薪休假的福利,19%的员工却不得不推迟休假或者干脆取消假期。一位美国国务院员工表示,自己全年无休,心思都在工作上,根本感觉不到带薪休假的意义。

  即使选择了带薪休假,也并不意味着告别工作。寓工作于假期的生活方式,让很多员工望而却步,不肯休假。

  据德国《图片报》报道,42%的公司职员不得不在度假时处理工作,通过电子邮件等和上司沟通有关工作的问题。而英国尤各夫研究所公布的调查显示,有27%的职员认为,即使是在假期中自己也有义务工作。

  一位德国律师表示,去年休假全程几乎都伴随着手机的铃声。休假期间时刻挂心工作,反而更会心神不宁。“这样的休假,如同鸡肋一般,还不如折算工资来得合算。”

  带薪休假,是企业在保障职工福利上迈出的一大步。不过,究竟该如何利用这全年奋斗后的些许空暇,人们仍在思考。

  全球经济依然乌云密布,想要真正潇洒地享受休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津巴布韦警方发言人查兰巴证实,7月16日在位于奇通圭扎镇的穆加贝大选造势现场,由于支持者众多,体育场门口发生踩踏事件,造成至少1人死亡。津巴布韦定于今年7月31日举行总统、议会和地方“三合一”选举。

  新华社发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