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知乎上好多人都觉得西南石油大学不好?这个学校不是双一流吗?
2023-08-06
[摘要] 我是2018届高考毕业生,最近正在报考志愿,在知乎上又看到夸西南石油大学的,不过更多的是贬。有点不太明白为什么?希望各位前辈们能指点一二!!另外我还有几个问题:西南石油的学风怎么样?伙食和住宿条件怎么样?校园周边环境怎么样,会不会很偏僻,不繁华?感谢各位前辈的指点!!十分感谢!!本柚工科很强的,学校也是综合性大学了,不仅仅是石油,一直以来学校外宣工作做的不好,导致很多人以

我是2018届高考毕业生,最近正在报考志愿,在知乎上又看到夸西南石油大学的,不过更多的是贬。有点不太明白为什么?希望各位前辈们能指点一二!!

另外我还有几个问题:西南石油的学风怎么样?伙食和住宿条件怎么样?校园周边环境怎么样,会不会很偏僻,不繁华?

感谢各位前辈的指点!!十分感谢!!

本柚工科很强的,学校也是综合性大学了,不仅仅是石油,一直以来学校外宣工作做的不好,导致很多人以为只有石油。

像我们计科院的老师真的是大佬,都是要技术有技术的老师,要学术有学术的老师。

对于那些普通一本和二本的人来说报我校我院研究生绝不吃亏,计科院每年本科生就业公司都很好了(百度,字节,腾讯,华为等等都有),别说研究生了。

还有最近知乎总是有成都气象学院的学子来碰瓷西柚,在此声明下,成信学子你们学校才改名4年多,请你们成信讲点诚信!望人如校名,诚信走天下,就不要来跟西柚比了,你们学校的实力还真的够不到(我想说“不配”的,但还是和平交流吧),西柚再差也是和成理比的。


最新:2021年7月6日

评论区有学弟问计科院体验怎么样。

那我就简单说几点,重点是给一些报西油计科院学弟学妹的建议

1.如果你想毕业就进大厂,尽量尽快地进入计科院那十几个团队。

有心的同学,高三到大学的这个暑假学一下C语言吧,西油计科院团队面试基本上都是在考这个。对大一要求不会很高,但是名额有限,择优录取,至于门槛有多高,取决于你能不能卷赢你的对手,所以尽可能地多学一些东西吧。

当然,如果你想保研,也尽量加入团队,因为团队里面有更丰富的资源帮助你做科研立项,团队都有指导老师,他们能给你更多帮助,最后方便给保研挣分。

暑期学习步骤

下载C语言编程工具----》B站或者中国大学mooc找C语言教程-----》听课,刷题-----》有bug上网查,找找CSDN。每天都学一两个小时,慢慢就有感觉了。

如果你发现自己对这些二进制01完全不感兴趣,那我劝你尽快转专业。。。

计科专业学不好,前途也会很暗淡,毕竟这是一个汇聚高智商人才的专业,高端岗位就那么多,要卷赢他们才能拿到offer。

2.另外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计科类专业是工科专业,这意味着你要动手操作,要真正地去敲代码,然后运行出结果。只看理论是没用的,要在理论的基础上动手操作,这点非常非常重要,如果你不擅长动手操作,我劝你不要报计科院,来了也是混子,学不到什么,双一流的平台还不至于让你混四年还能找到体面的工作,除非自己考研,但是考研也要上机考试,最后还得看你动手操作能力。

3.说一说计科院师资。

计科院师资还是有不少厉害的老师

比如说博士生导师mf教授,博士毕业于爱丁堡大学的wx教授,博士毕业于波茨坦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的lp研究员(教授),南洋理工大学毕业的zxj教授,日本留学回来的博士zl教授,以及一批博士毕业于川大,西安交大的老师。

师资不用担心,教本硕学生绰绰有余。

4.再说学风。

学生努力的程度大体符合正态分布,以我身边的样本为参考。

有力压清华北航山大等985在超算比赛摘金的大三学生,有大一就拿到娇子杯10w奖金的学生。

也有浑浑噩噩过日子,一学期挂好几门的醉生梦死之辈。

在我看来,兴趣真的很重要,那些表现好的同学高考分数不一定高,反之同理。

是不是对计算机是真的热爱,如果是就来。

如果单纯为了混口饭吃,那…平庸好像也不痛不痒了。

5.计科院的行政管理。

导员大部分都挺好的。

大二专业分流要换寝室,提前说出来,望周知,当时19级闹得意见挺大,还上知乎热搜了。

之所以要换寝室,是方便学校管理。

我看华科这样的985分流也会换,如果改变不了这样的制度,就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接受吧。

就这样,有空再更。


2021年7月2日

来了来了!!学长期末考核刚答辩完,一直没空更。


可能错过了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今年就直接随机挑选评论区的同学回复。


回复了一圈,发现不少同学在问西油计科院怎么样,那就回答一下。本人计科院在读


客观来讲,西油计科学习氛围还是很好的,学院有十多个学生团队,有老师指导,带着打比赛,做项目,以至于去IT大厂工作的本科生基本都是从这些团队中走出去的。学长的同专业同学就有五六个在字节腾讯大厂实习的牛人,实习工资就能开到小1w.属实羡慕哈哈

西油计科专业在四川省属第二,加上学校双一流牌子的加成,私以为可以仅次于川电交财,排到省属第一。

至于有人说西油只是石油是双一流,对其他专业没有帮助,我想说请不要想当然,双一流直接帮助学长拿到了某学校夏令营的offer,没双一流的牌子还真做不到,直接没有资格报名。


学长太忙了,就不找数据贴在这里了,给大家提供一些找数据的方法。

1.看教育部学科评估

2.看有无计科类专业硕士授权,比如西油就是计科软工网安三个学科硕士点全覆盖,有的看似比西油牛一点的四川省属高校并没有那么全。

3.登录各个学校的官网看师资力量,看专业介绍。师资力量主要看具有博士学位的老师占多大比例,以及他们的教育背景,有没有人才帽子(杰青,长江学者,院士等等)

看专业介绍,主要看核心课程的安排是不是适合自己,是不是和计算机名校设置基本相同。

4.提醒:不要去各个学校的贴吧问学校,问就是劝退,尤其是西南石油的贴吧并不是官方在管(有很多学校直接派人管理贴吧,西油并没有那么干),有一些负能量爆棚,生活不太如意的学生在贴吧宣泄,给的建议并不负责。感觉近段时间的贴吧更像是厕所。


2020年6月原回答

知乎教给我们一个道理,先问是不是再回答。第一个问题,你怎么知道知乎有好多人觉得西南石油大学不好?光凭一些喷子抹黑几次就觉得了?第二个问题,学校是不是双一流,你百度一下就知道了,基本常识就不用在知乎问了。钓鱼贴除外,你是钓鱼贴吗?

首先,是双一流

学风很好,食堂伙食还可以,吃腻了可以到旁边的正因美食街吃,种类丰富

本科六人间,独立卫浴,都有热水器可以在寝室洗澡

西南石油大学有两个校区,成都和南充,分别用不同的招生代码,但毕业证都是一样的。

成都校区面向全国招生(早就是全部一本了,没招过二本),南充校区只面向四川。以前南充校区还有部分专业是二本,从今年开始南充校区也全面一本了。

南充校区不了解,成都校区在近郊,学校门口就有以学校命名的地铁站---石油大学站。去成都的核心商圈春熙路太古里等,只需要半个多小时,还是很方便的。

学校在新都区的新城区,周边的配套设施很齐全,家乐福,万达影院,东融国际影城,七一商超,九街文创园等,绝对可以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

有问题直接评论区问吧,学长有空就回答。


针对大家问的多的,我集中回复一下

1.选哪些专业比较好?

这个问题我不好回答。选专业说到底是对自己的打量评估,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问问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不考虑自己的优势所在,一味地追逐热门专业不见得就是最好的选择。一个是因为,硬着头皮学自己不喜欢的容易学不好,学不好就业升学一样很衰。第二个是热门专业内卷严重,表现在就业时竞争大,本事不过硬=低质量就业或失业,也表现在考研竞争激烈,拿计算机举例,考研到同一所一流大学的难度往往远大于冷门专业(生化环材等等)。

大家需要结合自身情况,扬长避短,理性选择专业。

这里我可以提供几个渠道供大家查询专业数据

a.百度查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这是最权威的官方数据,所有学校,有实力的专业基本上都有等级。评为B以上的学科在领域内已经有话语权了,A类学科就更不用说,师资,设备什么的全国顶尖。没上榜=没资格参评或学科实力不行连C都不是(只有这两种可能)

b.登录该学校的官网看专业介绍。仔细地看核心课程都需要什么能力。以计算机为例,核心课程为C语言,JAVA,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对代码编程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不考虑了,数理能力弱的朋友也很难在这行的高端岗位站稳脚跟,除非自己甘心做低端码农。

c.看专业是不是双一流工程中的一流学科。

ps:双万计划中的国家一流本科,个人认为含金量一般,主要是数量太多了。

d.看该专业有没有长江学者,杰青,院士。老师厉害了,专业等级提高指日可待。

2.双一流比普通本科有优势吗?

答案是肯定的,且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大。985211文件已经废除了,双一流就是985211的延续,是未来的主流。具体优势自己网上查,现在还处于双一流工程影响力的上升期,毕竟双一流的第一届本科生(2018级)还没进入就业市场和升学,以后的处境会越来越好。

尤其是国家体制内的单位,配合政策落实的意识比较强,率先给双一流开绿灯。如:选调生,地方人才引进,大城市积分落户,国企招聘,公务员选拔,军队文职等等。档次只有双一流,世界top200,和其他学校。

包括升学这块,高校也在卡双一流啊,看各大名校的夏令营通知就知道了,很多都是双一流的学生才有资格报名。考研的时候老师往往更青睐双一流的学生。

甚至考研翻车需要调剂,双一流的牌子与普通本科相比也足够你建立优势。


3.西油保研率多少?

不高,百分之四,但是入选双一流之后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是个利好。(貌似石工院的保研率要高很多)

个人认为对得起西油学生的高考分了,同一个分数段下的其他学校不见得比西油高,没有保研资格的也很多。

4.西油的宿舍条件?

成都校区所有的寝室:六人间,空调,独立卫浴,热水器已就位,开学就能用。

南充校区不太了解了,听说有空调,有电梯公寓(羡慕)

5.今年我xxx分,省排xxxxx名,能够进成都/南充校区的xxxxx专业吗?

诸如此类的问题以后就不回答了,建议学弟学妹们关注西油招生就业的微信公众号。里面有各省份的招生计划和去年的最低录取分和省位次。对比一下,结合招生计划的增减,比去年省位次高个几千基本都是稳的,除非在你们省缩招了很多。不过,这几年是双一流高校招生的上升期,不好说,大家的意识都到位了。

都是平行志愿了嘛,即便悬,冲一冲也没啥影响。

6.西油转专业难嘛?

简单

总共有两次机会,大一上和大二上。

不挂科,在前百分之三十的基本都能转到大部分专业,热门专业努努力也不是问题。

这难度比绝大多数高校都简单。

西油在转专业方面做的很好,很人性化了。

7.西油成都校区和南充校区的关系?

(外省的同学可以忽略此回答,因为南充校区只面向四川招生)

俩校区是独立的招生代码,这意味着,两校区不能相互转专业,不存在成都校区调剂的南充校区的现象,报哪里只要录取就在哪里四年。

西油发迹于南充,由于南充地理位置相对于成都偏僻,且当年南充政府的不作为,西油西迁成都二次创业,南充校区本科教育一度停办,外包给其他教育机构招专科。

后来南充市政府幡然醒悟,西油就在原址上重新恢复本科办学一开始是二本,后来一二本混合,直到2020南充全面一本。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就能变成全面一本,这也反映了西油的办学实力。

成都校区是主校区,南充是另外一个校区,南充校区的学生享有和本部一致的保研率和毕业证,性价比很高。

8.西油南充和其他的普通本科选哪个?

看自己最想要啥了,西油南充能给你普本给不了的保研率和双一流的毕业证,就这。

9.xxx专业怎么样?就业好嘛?容易找工作嘛?

我是计算机专业的,我回答其他专业的情况你敢听嘛?

讲真除了几个我之前就有了解的专业之外,即便你敢听,我也不好意思说。(手动狗头)

10.西油的实力?

2020各大大学榜单西油的平均排名为四川第六(川大,电子科大,西南交大,西南财经,四川农业,西南石油)

理工科四川第四,省属高校第一(电子科大,川大,西南交大,西油)不服者可以看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和最近十年国家三大奖西油的获奖情况。

11.西油除了石油就没别的好的了?

第10个问题已经说了排名位置。

如果这实力都不能读,那四川省属高校没有能读的。

机械,化工,地质,计算机,电气,通信,都还不错哦

看一下教育部学科评估,再横向对比一下其他四川省属高校就一目了然。

12.西油的文科受不受重视,怎么样?

西油是行业性高校,文科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能源法学(合并了四川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在四川实力还不错),能源经济学,俄语(油气领域和俄罗斯交流不少),科技英语等。有一定的就业竞争力。且我校和三桶油等央企关系很好,他们来招聘的时候也有文科岗位啊。

会计学就业就很好,西油的工商管理是四川六所有评级的学校之一。

重不重视我不知道,毕竟经费啥的,也不可能给学生看。

13.石油好就业吗?

(油二代可自动忽略这个问题)

首先我个人感觉石油工程等需要一线操作的专业,女生就算了,油气储运还行。

就业情况的话,前几年不太行,现在回暖了,只要肯吃苦,本科毕业10W+完全有可能。听石工院16级本科毕业的学长说,海上平台可以拿到20W+,他们班除了挂科八门以上的学渣之外选择就业的都进了三桶油,大央企,工作稳定,不用担心类似计算机35岁下岗危机。

这玩意不好说,看自己选择。



以上是我这几天回答问题回答频率最高的。

评论区再有类似的问题,我就不打算回答了哦。


祝各位小学弟小学妹都能被自己心仪的大学录取,高考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节点而已,之后仍需努力!加油啊各位。


今年招生季问答到此结束吧

(评论区开启随机回答)

没问够的同学,明年再来??


作为一个在西南石油大学成都校区学了7年主干专业的毕业老油条,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下母校。和广大校友探讨一下母校现况。

首先,西南石油大学肯定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17年教育部公开了双一流建设名单,西南石油大学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位列其中,成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双一流分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四川的一流大学为川大和电子科大,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为交大,财大,西柚,理工,川农和成中医)。同时,在第四轮教育部的学科评估中,西南石油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被评为A?学科,与中国石油大学并列全国第一,成为全国80所拥有A?学科的高校。

其次,客观公正地分析一下西南石油大学的实力与近况。作为一所四川省的省属高校,如果将西南石油大学放在全国比拼,除了传统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极具竞争优势以外,其他学科坦白讲,跟同样是东部沿海城市的省属高校相比,确实毫无优势,比如现在发展迅猛的广东工业大学、深圳大学以及江苏大学等,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是东部发达城市经济基础好,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非常大,远超四川的省属高校,加之东部城市的人才吸引力度也远好于内陆城市。内陆地区的普通省属高校目前看来昆明理工大学、燕山大学的学科布局及建设还是很不错的,但是跟东部沿海地区的省属还是不能比,当然更谈不上与部属高校比了。如果将西南石油大学放在川内以及成渝地区来和同层次高校比,我认为西南石油大学的优势还是有的,尤其是工科。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西南石油大学的通用学科地质、机械和化工都达到了B及B以上水平,在成渝地区来讲,都是很不错的,近年来西柚的材料学科在周莹院长的带领下发展迅速,在川渝地区基本到达了第一梯队,现在西南石油大学的新能源与材料学院师资力量相当雄厚,60%以上拥有海外学历,且学院泛年轻化,未来可期。西南石油大学的土木测绘学院在新院长邵永波教授的带领下,发展也很不错,去年引进张铁岗院士,听说会在西柚组建科研团队,但土木院整体来讲赶材料学院的发展差距还不小。整体来讲,西南石油大学的工科放在川渝地区来比较,我认为是很有竞争优势的,当然跟川大、重大和西南交大还有一定差距,但是跟成都理工、西南科技、重庆交通以及重庆工商等比较,西南石油大学的工科肯定是第一梯队的。但是坦白讲,西南石油大学的理科和文科确实就不怎么样了,这也确实并不是西南石油大学的优势学科,这也是当前发展特色学科的大背景下,普通省属高校的发展困境,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统筹兼顾发展特色优势学科和其他学科。目前西南石油大学的发展策略是坚定不移地发展优势学科,并以此来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与西南石油大学相反的是,近年来报考火爆的成都理工大学在前些年走上了综合发展的道路,虽然他的工程地质依然保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但是在经费预算极其有限的情况下,既要发展优势学科又要发展通用学科,最近几年出现了优势学科下滑的趋势,参见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如果将西南石油大学放在石油院校中比较,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就综合实力来讲,西南石油应该是位于中国石油大学之后,排名第二,且西南石油大学的综合实力赶中国石油大学差距不小,但是近年来西柚的发展趋势很不错,各方面的差距在逐渐缩小。


最后,在西南石油大学读了7年书,虽然在学校时也吐槽过,也抱怨过学校,毕业以后内心还是满怀感恩,感谢七年来母校的培养,广大校友们也希望母校发展越来越好,我们也时常关注着母校,以母校自豪。

西南石油大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由教育部与四川省、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共建。

学校始于1958 年的四川石油学院,2005 年更名为西南石油大学。

建有成都、南充两校区。工程学、化学 2 个学科进入 ESI 排名世界前 1%。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评为 A+学科。

2021届保研率3.8%。

学长作为考研过来人给你一些建议。

建议大家可以都看看此文,相信会对大家考研择校时有一定的帮助!

22 考研国家线刷新了我们的认知,网上高分遍地走,考研已经卷的我们麻木了。23 考研人数直逼 500 万,竞争只会更加惨烈,现在要想顺利上岸,绝不是光凭曾经的努力就可以了!

在考研如此竞争的情况下,为了不浪费一年的复习时间,我们一定要选一个适合自己目标的院校,同时避开那些黑名单院校,保证在择校上先人一步。

俗话说,「选择大于努力」,学校选的好,远比分数考的高更重要。为了帮助大家更好择校,学长准备了这篇 1.3 万字考研择校保姆级攻略?全都是学长亲身经历和踩过的坑?

考研择校真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啊!每年每个月都会有大量的同学问类似问题:

  • 考研如何选学校和专业?
  • 考研择校应该关注哪些信息?
  • 考研应该选好专业还是选名校?
  • 考研到底是冲刺名校还是选普通院校?
  • 考研哪些学校性价比比较高?
  • 考研哪些学校很黑?
  • ..................

为了让大家全方位理解和更好选择适合的学校,学长准备了这篇保姆级教程,具体包括考研择校的常识、考研如何选学校、考研如何选专业、考研名校和热门专业如何权衡、考研热门专业分析、考研需要避开的坑、如何保持高效学习状态等等。

全文一共 3 万字,看完还不知道如何择校、如何选专业的同学们,直接来打我哈哈啊!

接下来,上岸学长附上超详细考研择校规划,双击屏幕的同学都能上岸哟!如果本文对你有用,希望你能点个赞,学长不胜感激~

考研注定是一场只能依靠你自己才能取得最后胜利的战役,从如何择校、如何制定全程的复习规划、如何获取重要的备考资料和信息,再到如何找到能够一次上岸的高效备考方法。毫无疑问,整个过程都是环环相扣、互相联系和不可分割的。靠运气上岸的是极少数,唯有凭借你自己的努力,加上找到合适的方法,才能最有把握地通过考研初试和复试的考核。

考研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上岸,而上岸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选择竞争最小、前景最好、性价比最高的学校和专业。考研备考时间有限,与其埋在纷繁复杂的考研资料里面不能自拔,不如充分利用手里已有的信息和资料,把一份资料吃透,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院校。

只有将择校数据不断完善,然后一步步精化筛选数据,你才能找到最适合你的那所学校!如果你还不知道怎么去找数据,还不知道怎么去区分专业,还不知道怎么去科学正确的择校,那么一定要把握住知乎知学堂官方的考研择校卡片!里面的择校资料包,对你非常非常重要!

除了你们经常听到的「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背后的择校数据包——23 考研报考院校核心资料包。为你择校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不会因选择错误而导致竹篮打水一场空;

  1. 它还可以帮你制定 23 考研英语、政治等全年复习规划方案,让你巧妙避开考研备考过程中的雷区;
  2. 23 考研英语语法必考点思维导图系统总结;
  3. 23 考研英语 5500 核心词汇系统总结;
  4. 23 考研数学公式系统总结大全;
  5. 23 考研政治全年核心的、最难记忆的重大会议线系统总结;
  6. 以及强大的社群,在群里学习打卡,交流经验,咨询已经上岸的高分学长学姐。

更为关键的是,这份「考研择校择专业 扫盲*规划」还会将考研热门门类及专业进行一个系统的详解,包括经济类、法律硕士、教育类、心理学、会计硕士、西医、新闻与传播、计算机、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等专业的深度解析,长达 10 节的精品择校课程会明明白白告诉你择校的真谛,同时 100% 获得免费的考研专属个性化学情档案,一对一订制并且免!费!太良心了!学会择校的方法,拿到择校数据,自己分析,选择一个竞争最小的学校,这不香吗?这不划算吗!

考研是一场很长的拉力赛,唯有坚忍、努力和合理规划,才能有所获。

考研难度和竞争大小为:

  • 本专业<跨专业;
  • 本校<外校;
  • 本地<外地;
  • B 区<A 区。

总结起来:难度最大的应该是跨学校、跨专业、跨地区(三跨)、以及 A 区最难考。

2024 考研并不是说是在 2024 年考研,而是在 2023 年 12 月底考研,然后于 2024 年 4-5 月参加复试,最终于 2024 年 9 月入学。也就是说,23、24、25 考研=23、24、25 级研究生。

关于是否可以报考,只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即可报考:

1.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自学考试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3.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4.同等学力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 2 年或 2 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 5.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身份报考。
同等学力是指学习经历虽不同,但在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方面达到了同等程度。简单点来说:不论通过什么形式的学习,最终能达到一样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就是同等学力

同等学力的报考条件为:

1.大专学历毕业后工作两年或两年以上(一般学校规定自毕业时至录取年的 9 月 1 日); 2.成人教育应届毕业生(由于成人教育应届本科生报考时,即每年的 11 月中旬,并没有取得本科学历,所以只能以同等学力的资格报考); 3.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 4.党校学历的考生。
1.考核区别:考研要参加初试,达到院校复试线方可进入复试;保研则无初试,直接进入面试; 2.参加条件:考研所有在校大学生均能参加,保研则需要达到一定的条件,比如本科成绩在专业排名前 30%; 3.考核单位:考研是由国家考试主管部门和招生单位组织,保研则是直接由招生单位进行考核; 4.目标学校:考研基本任何学校都能报考,看你自己的能力,保研则一大部分由本科院校决定,一般会保研到更高层级的学校,如一本保研 211、211 保研 985 等。 5.录取标准:考研是看初试和复试的综合成绩排名,保研则直接看你的面试排名; 6.考试时间:保研一般在每年的 9 月份,考研则是在 12 月底。
1.考试顺序:高考是出了成绩之后,可以网上填报志愿;考研是在每年的 9 月份报考时候,就要在网上填报志愿,然后参加 12 月的考试,考试成绩最终决定你能否进入复试; 2.命题:高考分为全国卷和地方卷,一个省份用同一份试卷;考研则数学、英语、政治三门公共课是全国统一命题,专业课则是你报考院校自主命题。 3.院校报考:对于高考,志愿可填报多个,如果你的成绩达到了第一、第二或第三志愿的某个标准,则从高到低给你录取;考研呢,则是只能在考试之前选择一个院校,若没进复试,可选择多个学校进行调剂。 4.录取标准:高考的录取标准只有一个,高考总分;考研则分为初试和复试,初试成绩决定你能否进入复试及在复试的排名,初试和复试综合成绩则决定你能否被录取,以及获得一等、二等、还是三等奖学金。

全日制是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统一高等院校入学考试,各高校通过省一级招办录取进入各高校就读而获得的学历。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基本待在学校,一般课程都是安排在周内的;非全日制就是除全国统招外,也就是常说的是社会在职学历,常见的非全日制学历有自考、电大、函授等。就是一边工作,一边上课,上课时间在周末。

  • 1.招生考试: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用的是同一张试卷,只不过非全日制的录取分数线会很低;
  • 2.学历学位: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 3.培养方式:全日制,就是整个白天都在上课,而非全日制周末上课,很多同学复试失败或者没进复试会选择调剂到非全日制,很容易成功。全日制地点上课地点比较固定,而非全日制有的在家里上网就可以学。
  • 4.毕业要求:统一参加学校组织的毕业答辩,学校对非全论文要求会低一些,盲审的时候,专家也会对非全日制的要求会低很多。
  • 5.奖学金:全日制享受国家规定的奖学金和其他生活待遇,比如导师助研费、每月学校补助等,而非全一般没有奖学金、助学金,宿舍等,但非全的同学可以自己申请宿舍,一般没啥问题。
  • 6.学费:一般全日制学硕学费是一年 8000 元,专硕学费是一年 10000-15000 元;非全日制专硕和学硕都比较贵,一般一年要 2-3 万。
  • 7.社会认可度不同:全日制的在社会认可度相对高一点,而非全日制的适合在职人员进修的一种方式。一般校招的时候,网申都会要选择注明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非全日制的竞争力会小很多,很多大企业的简历都过不了。

国家线:进入复试/调剂的最低分数线,只要达到国家线,就可申请调剂。

自主划线:在招收硕士研究生的过程中可以自主划定复试分数线的高校,一共有 34 所高校。34 所自主划线学校可根据报考自己学校考生的情况和计划招生的人数来确定分数线,学校确定后上报教育部备案就可以了。一般而言,34 所学校的分数线都在国家分数线之前公布。

34 所自主划线的学校: 北京大学医学部、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厦门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 四川大学
  • 1.复试线:在学校线的基础之上,每个学院会根据学院整体招生需求综合确定一个学院线,学院的所有专业的复试分数线都要高于学院线。然后在学院线基础之上,各个专业会根据招生需求和报名考生考试分数情况综合确定一个复试线,达到复试线才能进入复试。
  • 2.调剂线:没有进入复试,可申请其他院校调剂,达到该校的调剂分数线,可随该校其他复试考生一起参加复试。
  • 1.考研分为初试和复试,最终按照初试占比 50%、复试占比 50%(每个学校不一样,有的学校复试占比 30%)决定你最终成绩。
  • 2.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分值 100 分,每个学校题型不同,和初试专业课类似;面试分值 100 分,包含自我介绍、口语、听力、导师面试(有的学校无口语或听力)
  • 3.初试分为 300 分和 500 分两类,300 分主要是管理类联考的几个专业,500 分的又可分为两类:考数学的专业,大部分理工科专业,比如能源工程、土木工程、化学、材料、金融、计算机等;不考数学的专业,部分文科专业,比如:教育学、管理学(部分)、教育经济管理、劳动资源管理等。

1.推荐免试:

推荐免试研究生,简称"推免",是指不用参加研究生考试而直接就读研究生的一种招生形式。流程包括发布保研办法或保研简章、准备和寄送材料、笔试面试、预录取和报名等几个阶段,一般是在大学下学期的时候开始。只要在校成绩和其他要求满足学院推免资格,即可参加。

2.强军计划:

由部分地方普通高校为军队定向培养一批硕士研究生,是国防生的一种。首批列入实施强军计划的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 27 所,学制 3 年。招生对象为作战部队团职以下专业技术干部,学生毕业后,一律回入学前所在部队工作。

3.援藏计划:

毕业后致力于为西藏发展做贡献的发展计划。报考院校包括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 10 所。

报考条件有以下六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志愿长期在西藏地区工作。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一般应有学士学位;持党校学历的考生具有中央党校成人教育学院本科学历的可以报考,其余党校学历的不能报考),毕业后连续 2 年以上(计算日期截至 2018 年 9 月 1 日)。 5.在境外获得学历(学位)的考生,其学历(学位)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 6.符合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及自治区教育厅规定的其他条件。

4.农村师资计划:

从具有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资格的高校中,选拔部分优秀应届普通本科毕业生,录取为「硕师计划」研究生,并与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签约聘为编制内正式教师。在县镇及以下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三年,并在职学习研究生课程。 第四年,到培养学校脱产集中学习一年,毕业时获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5.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招生工作按「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原则,采取「自愿报考,统一考试、适当降分、单独统一划线」的特殊措施。比较好考,一般情况是与国家线持平,或许稍有下降。硕士生毕业后必须回定向地区或单位连续服务至少 5 年。毕业生不按协议就业者,要支付培养成本和违约金。违约金的具体标准、支付方式等另行规定。

报考条件有以下六点: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 9 月 1 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博士计划的)。 6.年龄一般不超过 40 周岁。

我这里以 2022 年考研为例,做了一个考研全流程图(建议点赞+保存哟),在正式准备考研前可以按照这个框架做到心中有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规划好复习时间,也方便安排好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

考研届有一句很经典的话:「选择远远比努力更重要」,很多人每天挑灯夜战辛苦备战 10 个月,虽然考得很高,但是最后复试分数线都没过,还有的人初试划划水,复试却上岸了不错的学校。考研择校非常重要,在确定心仪学校之前,必须把目标院校的报录比、专业的竞争程度、复试有没有歧视、复试是不是不收二本或三本等等弄清楚,才不会像盲人摸象一样白费功夫。

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基于自己的数学、英语、专业课基础情况,然后看看经过 10 个月左右的时间复习后,自己能够冲击什么层次的院校,去选择一个心仪的 985、211 或者重点一本,全国 100 多所 985、211 以及更多的一本,总有一款适合你~

(1)全国的 39 所 985 院校

按照录取分数难度,全国的 39 所 985 院校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四档(仅供参考):

(2)全国 72 所 211 院校(除 985)

按照录取分数难度,全国的 72 所 211 院校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四档(仅供参考):

按照报考地区的不同,可以分为 A 类地区和 B 类地区,报考 A 类地区的考生为类考生,报考 B 类地区的考生为 B 类考生。A 类考生是指经济地区较好的地区的考生,B 类考生实际上经济欠发达的-些地区。

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了吸引考生报考,从而降低自己分数线。报考这些地方的 B 类考生分数线相较于一区 A 类考生分数线,总分都要低十分左右,英语单科都要低三分左右。

  • A 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 21 省(市);
  • B 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 10 省(区)。

(1)求稳妥

名校固然好,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上名校。选择学校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考研基础,综合选择合适的院校。如果你的英语真的学得很吃力,四级是挣扎了几次才通过,而且专业准备也不充分,考个普通学校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此外,名校也有弱势学科,师资力量和学科建设相对薄弱,实力甚至不如某些普通院校。有一些国家级或地方的高校,虽综合实力不强,但很有特色,在某个或某几个领域很有专业优势。比如,江苏大学车辆工程,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

因此,如果基础一般,复习准备不充分,目标是求稳一点,上岸是第一要求,那么能报考热门专业的普通学校,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2)冲刺名校

不管是未来到企业就业,还是留在高校发展,从名企在全国开宣讲会的城市和大学就能看出来,他们还是比较倾向于发达城市的那几十所大学。好一点的高校招聘教师和辅导员首要条件是毕业于 211、985 大学的学生。

考上名校,未来的机会会多很多。一般来说,考研试题分公共课和专业课。考研和高考是不一样的。考研考试科目灵活些,你可以自己选择部分专业课。其实只要你的英语和政治的单科成绩过线并且分数够高,全国还有哪所大学你不能报呢?

所以,只要你能坚持住,保证英语政治,专业课打好基础,你就可以挑战名校。既然花费一样的时间与精力,既然都要面临就业的机会成本,考普通学校还有毕业后就业之忧,倒不如量力试着报考名校。

(3)学长建议

考研学校的选择不但要稳,更要高,一定是要跳起来才够得到的目标。只有一个拼尽全力才能实现的目标,才有挑战价值,也才能激发你的斗志。如果选择一个难度很低的考研目标,结果就会很轻松,过程也无不费力。但如果在一定范围之内,选择较高的考研目标,创造出适当的压力,就能逼迫你每天高效学习 10 小时甚至更多,因为不如此努力,你就会与目标院校失之交臂。

其实,越是轻松的考研目标,越容易让自己滑落进平庸的安全港。考研目标没有难度,前进就会非常缓慢,也就没有了学习的斗志,反正想着不用太努力也可以达到,自然也就没有拼命学习的动力了。若是仅仅冲着及格而去,原本努努力能够考八十分的你,却往往只能拿到六十分。冲着八十分去努力,就算力竭而未达,至少也会及格。有许多人在考研备考时会暗示自己,大不了就「二战」。怀着这种心理,在第一次考研的时候便不会拼尽全力,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二战」。

开始备考之前,一定要找准方向,如果学校选不好,再努力也不一定会有好的结果,有时反而会事倍功半。上文我给大家详细讲解了学硕和专硕的区别,大家确定了自己的选择之后,就不要轻易变动了。然后根据我列举的全国 39 所 985 和 72 所 211 院校,去查找该院校的核心信息,再去决定报考哪个院校。

  • 往年报录比:报录比是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的比例,它体现了一个学校的竞争程度,提前了解目标学校和专业的报录比,可以感受一下报考热度,然后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和决心报考该专业。
  • 往年复试分数线和拟录取名单:可以通过历年的复试分数线,了解该校的报考难度,如果往年复试分数线 400+,则无疑上岸难度很大;通过拟录取名单,可以确定复试的淘汰比例,心理提前有个底。
  • 公共课的各科平均分:通过对比拟录取人员的数学、英语、政治每科平均分,可以确定自己要上岸必须达到的分数水平。
  • 专业课试卷的考察内容和平均分:通过专业课试卷内容,比如是简答题、选择题、计算题等,可以了解复习的重点。同时通过整体分数情况,也可了解专业课难度。
  • 指定专业参考书:一定要找到目标专业的指定参考书目,因为不同的参考书,里面的内容差距还是很大的。学校一般会按照指定参考书,划定考试范围,这个尤为重要。
  • 往年专业课真题:专业课真题对于考研真的是太重要啦,通过真题,可以判断各个参考书的复习和考察重点,进而指定有针对性复习计划,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自己寻找这些择校数据是不现实的,难度也很大,大家不妨直接利用知乎的官方资源,直接领取择校数据包,然后去群里找到对应专业的学长学姐,这些学长学姐都是过来人,他们的资料将是你上岸的最大助力!

下面我给大家列出了几个最常用的院校信息查询途径:

(1)学校研究生院/学院官网

  • 学校官网:查询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历年复试分数线,初试科目和教材、推免名单、招生人数、报录比、保研名额等信息。
  • 查询途径:网上搜索【XX 大学研究生院官网】——点击【硕士招生】——历史消息

??注意:学校官网上要注意以下三大信息:

  • 招生简章:含学校招生要求、报考条件、招生名额、推免数量、奖学金等信息。
  • 专业目录:招生计划、初试科目、复试科目、专业课参考书目以及报考要求等信息。
  • 复试分数线:近 5-10 年的复试分数线和各科的单科分数线,作为衡量报考难度的依据。
  • 学院官网:查询你报考专业的大量复试信息,包括考试大纲、推免数量、往年复试分数线、复试名单、复试形式以及拟录取名单等等。
  • 查询途径: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百度报考院校的学院名称)

注意:学校官网上要注意以下两大信息:

  • 考试大纲:含科目代码、考试说明、试卷结构、考试题型、各部分分数分布等信息。
  • 复试成绩:含每年不同专业的初试总分、面试成绩、复试成绩以及总成绩等信息。

(2)研招网

  • 主要作用:隶属于教育部的考研官方网站,主要提供研究生网上报名及调剂、招生简章、专业目录查询、在线咨询、专业库、院校库、等内容。
  • 查询途径: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3)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 主要作用:查找目标专业的等级和学科评估结果,看看该专业未来的就业前景,作为你选择学校的一个重要依据。
  • 查询途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

(4)历年国家线和复试分数线查询

(1)目标院校研究生院官网

直达路径:网上搜索【XX 学校研究生院】—【招生信息】—【历史数据】-【报考录取统计】,点进去就会看到各个专业的报录比详情,包括实考人数、录取人数以及保研人数。

(2)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直达路径:网上搜索【XX 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往年数据】—【报录比】

(3)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4)报录比查询专用网站—中国考研网

(5)微信公众号或者搜一搜

直达路径:微信搜索【微信搜一搜】—【报考指南/报录比】

注意:关于专业课真题的查询途径,可以参考这一篇回答,此处不做赘述: 如何弄到考研专业课真题?

接下来就是选择专业,选专业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 如果你想未来具有更高的竞争力和更好就业,可以选择一个热门的专业;
  • 如果你对本专业不感兴趣,则可以选择跨考一个自己热爱的专业;
  • 如果你没有什么想法在,只是为了上岸,则可以选择一个各个科目要求较低的专业,或者直接考本专业。

当然,除了上述需求之外,我们还要尽可能扬长避短,通过分析个人优劣势来决定报考专业。比如,如果你的数学一直学不好,那就可以选择一个不考数学的专业啊;比如,你的英语基础很差,那你就可以选择一个对英语要求比较低的专业等等。

接下来,我们需要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上文说了,想跨考的同学很多,有的是因为高考时的成绩不理想而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有的是因为青春期冲动随便填了一个专业,有的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学校或专业不是很好就业而想深造等等。不管是何种原因,跨考难度大是有目共睹的,决定一定要谨慎。跨考之前,你一定要考虑清楚以下几点:

(1)专业基础几乎为零

没有专业基础是「三跨考生」的通病,因为其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本来专业基础薄弱,再加上同有四年专业经验的同学竞争,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跨考同学一定要制定好复习计划,提早复习专业课,

(2)信息收集十分困难

某种程度上来说,考研是一场信息战。收集院校招生信息、考研动态、参考书目、报考时间、复试信息、专业课真题等等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如果信息搜集不到位,跨考失败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3)心态很容易动摇

相比一般考生,跨考考生面临压力大的多,难免会产生烦躁、不自信、甚至动摇心理,很多同学往往中途就放弃了。比如有的同学在看到报考同一专业的同学复习很有效率,但自己状态不佳时往往容易怀疑自己,萌生退意。

即使是报考同一个专业,专业考试科目和制定的参考书也可能不一样。比如,我这里找了东南大学土木学院的 085900 专业目录,我同学是报考的是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他可以选择结构力学或者土力学,东大的结构力学很难,那一年平均分是 110 不到,而同样选择土力学的则平均分高达 120。因此,选择专业时候,我们还可以选择自己的优势科目,尽可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与其他人拉开差距。

还有,就是看自己的数学水平怎么样?如果数学基础很差,完全可以选择不考数学的专业。

  • 数学不好:相信很多同学从小到大数学学不好,而且是很努力学,也愿意花时间,但是就是学不好。如果是这样,就尽量选择不考数学的专业。不考数学的专业,包括哲学、法学、管理学、人力资源、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等等。
  • 数学好:数学好的同学一定要选择考数学的专业,因为每年数学都是最拉分的一门科目,大量的同学败在了数学上,你要尽量发挥优势。考数学的专业,包括土木、能动、计算机、物理、化学、材料、金融、经济、建筑、机械等大部分理工科专业。
  • 数学一是报考理工科的考生,考试内容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考试的内容是最多的,且题目很难;
  • 数学二是报考农学的考生,考试内容只有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但是高等数学中删去的较多,是考试内容最少的,且题目简单很多;
  • 数学三是报考经济学的考生,考试内容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考试内容多,但题目相对简单一些。

虽然所有的专业都会考英语,但是每个专业对英语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如果你的英语基础不好,则可选择对英语要求不高的专业。

  • 英语分数线高的专业:一些专业和英语关联性很高,故初试的英语单科线会划得很高,如果总分过线,但死在单科线上,就太亏了。这些专业主要是文学、管理学、经济学等,一般都要超过 50 分,好一些的学校复试单科线都会达到 60 分。
  • 英语分数线低的专业:如果英语基础实在很差,则可以选择对英语要求较低的专业,比如农学、 艺术学 、体育学等,一般国家线英语要求都不超过 35 分,好一些的学校复试线也就 40 多分。
  • 报考专业没有语言要求的专业:翻译硕士一般考生科目有所不同,其英语科目包括:211 翻译硕士英语、357 英语翻译基础。这两个科目的难度还是很大的,如果英语基础不好,则尽量不要报考翻译硕士专业。
  • 选择英语二而非英语一:一般学硕考英语一,专硕考英语二,英语二的难度要比英语一小很多。如果英语基础不好且复习时间不多,不妨选择报考英语二的专业。
  • 学科不同:一般而言,英语一是学术型专业考,英语二是专业型专业考;
  • 题型不同:英语一与英语二的区别在于新题型和翻译。英语一新题型有七选五、排序和标题对应;英语二是标题对应和多项对应,相对简单。翻译英语一是一篇文章挑出 5 个最长最难的句子翻译,且文章多偏向学术性;英语二是一个小短文,难句不多;
  • 分值不同:英语一的翻译难且只有 10 分,作文 30 分;英语二翻译 15 分,作文 25 分;
  • 文章难度不同:英语二的阅读文章 4 篇大概 1500 词左右,长难句少;英语一 4 篇文章共 1600 词,长难句略多于英语二。英语二完型一篇文章 350 词左右,英语一完型一篇文章 240-260 词。

有的人数学、英语都很强,唯独政治很差,怎么都学不好。比如我的一个同学,总分 380 几,英一 82、数一 135,但是政治只有 56 分,这还是他花了很大的精力复习的结果。因此,如果政治水平实在不咋地,就选择不考政治的专业。

  • 不考政治的专业:有 7 个专业初试只考两个单元考试科目,即英语、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分别为 100 分、200 分:会计、图书情报、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和审计。
  • 考政治的专业:除了以上 7 个专业以外的所有专业。
  • 培养方式:理论上学硕是偏学术研究,研究生期间做学术较多,以写论文、发期刊、搞学术为主;专硕是偏实践应用,主要是面向就业,研究生期间做项目较多,帮导师干杂事也多。但是实际上还是看导师,和学硕、专硕关系不大,有的导师实践项目多,那么他手下的学生都会参与实践项目,专硕学硕都一视同仁;有的导师学术研究多,那么他手下学生不论学术还是专硕,基本是偏学术和论文研究。
  • 学制年限:学硕基本都是三年,前两年要上课和帮导师做项目、做研究,第三年找工作、写毕业论文;专硕一般是 2-3 年,以 2 年居多,基本第一年上完所有的课程,顺带帮导师做事一年,第 2 年就要找工作毕业。
  • 学费高低:学硕基本都是一年 8000 元,专硕最低 10000 元,部分 12000 元或者更高。
  • 毕业难度:学硕毕业难度高一些,因为小论文要求比较高,比如有的专业要求至少是 SCI、或者 EI 或者 B 刊......;专硕小论文要求相对更低,一般是 B 刊或者 C 刊即可。
  • 读博难度:对于学硕而言,读博更容易些,因为可直博,也可选择考博,一般只要和导师搞好关系,并且研究生成绩不差,至少可以读自己导师的博士;专硕只能考博,难度较大。
  • 就业前景:两个都一样,企业不会做出任何区分,企业面试只看你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全日制的都一样。
  • 入学难度:不一定,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学校、专业和年份,比如:A(我小一届学弟)报考了某个院校的学硕研究生,分数是 350 多;B 报考了同一个院校同一个专业的专硕研究生,320 多,两人复试成绩都挺好,但是 B 考上了,A 被刷了。因为那一年专硕招收名额是 12 个人,学硕招收人数是 10 个人,但是其中有 6 个保研的,也就是只招 4 个人。

总结以上:如果想提升学历尽早就业的,就考专硕;如果想读博深造、留校发展或者去科研机构的,就考学硕;如果只想考一个文凭、单纯为了上岸,那就学硕、专硕哪个好考就考哪个。

在考虑读什么专业时,千万不要看什么专业未来薪资高你就要去考这个专业。

第一,我们都知道 IT 行业薪资高,但如果你是个文科生,对计算机、编程完全不感兴趣,即便将来你考上了也顺利毕业了,工作只会让你更痛苦。因为驱动事业的核心力量是兴趣。

第二,专业的优先级应该是在同学们具备一定的实力条件下,同等级别难度的专业中哪个更容易上岸就选哪个。比如,将来你想从事股票证券行业,想读金融专业,在同等级别的院校中金融专硕要比学硕更好上岸,而且考试难度也差不多,所以你就没必要死磕学硕啦。而且,国家在政策上,也趋向于扩招专硕。

总之,同学们在考虑要不要根据专业去择校时,要以自身规划及上岸概率为基础去做选择。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了解各院校的专业学位水平情况,为大家整理了表格,建议同学们收藏好~

0351 法

0451 教

1051 临床医

1052 口腔医

1251 工商管理

1252 公共管理

1253 会计

1351 艺术(音乐领域)

因此,在择校择专业时,一定搜集好全面的信息并好好分析,然后极力避免复试黑幕、偏爱调剂、不保护第一志愿等学校/专业,否则一年的努力很可能就要付诸东流了。如果你想获取目标院校的一手数据,如果你相信学长,你可以直接点击下方卡片,免费领取学长整理好的 23 考研择校资料包,结合你已经掌握的信息和你拿到手的择校资料包,我相信你一定能分析和选择出适合你自己个人情况的目标院校。相信学长,时刻记住:选择>努力!!!

考研择校时经常面临一个难题,就是选「好学校」还是「好专业」?

选一流名校,又担心专业不好难以上岸;

选普通院校王牌专业,又担心将来求职,招聘方只认名校,自己连拿入场券的资格都没有。

人生就是这样,能力越强,选择的余地越少,因为你的目标就是做好的那一种,无需选择。

当能力不够时,就会陷入一次又一次的选择,考研也一样。

如果你的能力足够强,自然能够选择好学校和好专业,埋头复习就可以了。

但大多数的我们只是普通人,没有绝对的自信,也无法承担一次考研失败的风险,鱼和熊掌是不能够兼得。

那么,强专业和名校到底该如何抉择呢?毕竟选错会影响未来一生的发展前景。

本文 28000 字+,从名校的优势、名校与专业应如何权衡、就业分析、热门专业排名、考研需要避开的坑等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保证让你彻底明白自己到底如何抉择。

看完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一定记得点赞+关注,考研不迷路~

相对来说,与普通大学相比较,名校的资源和校园环境会更好,而且在教学水平上也比较高,学校的师资力量也很强大。许多考生选择名校,能让自己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能在考研期间获得更多的资源。另外很多知名企业只招聘一些名牌高校的毕业生,所以一般情况下,名校的就业前景比普通院校好。

首先,名校学生基本学习都是比较不错的,优秀生多,学习的氛围就浓了。名校的学生,成绩都不相上下,为了自己的成绩不被落下,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促进学习。

高考时,很多学生在报考的时候都比较倾向于名校,但是每年报考名校的学生确实很多,但是真正能考上的人寥寥无几。所以许多考生在选择考研后,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学习,想要进入名校,实现自己对名校的热爱与执着。

专业强院校名气一般的学校是很多考研生近些年的首选,因为现在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时候,大家的学历其实都是差不太多,最重要的就是看专业的实力如何。

强势的专业在就业上面占据着很大的优势,之所以我们称之为强势的专业,不仅是因为这个专业热门,而且这个专业在学校里面是强势专业,受到了学生老师一致的认可,拥有很好的教育资源和优秀的导师,学校对该专业也很重视,学生能够有一个更大的提升。如果技术过硬的话,那么在找工作的时候,也会更容易一些。

名校与专业,也有很多人会选择名校,所以有人会遇见这种情况,那就是名校和它的冷门专业。这时,有人就会不那么在乎专业,选择了名校。如果毕业后的目标是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进入到国企工作和学习,那么好的学校是就业的「敲门砖」。

另外,如果大家对于未来的发展没有一个准确的规划,对专业并不是很看重的学生,是可以选择院校名气大,但是专业比较一般的学校。这种情况非常适合那些有名校情结的学生选择,不过这样的选择是对那些将来不准备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学生,或者是说一些已经有了明确目标,就只是要一个学历的人选择。

当然,求职过程中,名校虽然是一块很不错的敲门砖,对于学生来说是好事,但是所学的专业自己不喜欢,念研究生的时候也会痛苦。

对于那些专业实力强,而且还是名校的高校,无论是在任何方面其实都是能够做的非常好,想要能够考进这样的高校也是不容易,一旦考入这样的高校,那将来变得发展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不过,这类学校和专业也是有很大的风险在其中,毕竟这样的学校对于学生来讲还是要求很高的,一般都是一些学习能力强,综合能力都非常不错的学生,这类学生是非常的受欢迎,所以如果有能力的话,选择这样的高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首先,大家需要明白一点,再好的学校也不可能完全决定你的人生。清华、北大找不到工作的也有。再普通的双非院校学生,也可能会因为自己目标清晰再加上持续的努力成为某个行业的人才。

如果你报考的专业属于自然科学学科,专业实力强的院校一定是比某些 211 或者 985 院校给你带来的资源多的。

理工农学的同学们,在择校时最好优先考虑专业,选择专业实力强劲的院校,哪怕是双非。人家企业招聘了那么多年,自然也知道哪所院校的专业实力好,所以同学们也不用担心企业会卡名校,一刀切。

如果你打算考人文社科类的专业,比如:历史学、哲学这类的。建议大家要优先考虑学校。因为此类学科专业各院校的水平差别不大,为了将来的求职考虑,还是能考名校就考名校。

所以,要不要考名校,根本上还是要从你想读什么专业以及你个人的学习能力去出发。

(1)就业

同学们在选择前要理智分析自己考研的真实目的,如果只是为了在就业的时候更有优势,希望能够为自己增加竞争力,让自己在参与社会求职的时候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那么考生则需要慎重地考虑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潜力。

毕竟再好的学校,如果专业冷门也无法顺利找到心仪的工作。所学专业能否在将来拥有就业优势,应该成为主要考虑的问题,这种情况下,非名校的热门优势专业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选择。

(2)考公

另外,如果硕士出来是想考公,那么名校也就并不重要了,选一个适用性强、报考岗位多的专业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毕竟,如果你的专业很冷门,到时候只能报考三不限岗位,上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情况比比皆是,上岸难度太大。

(3)考博和留高校

还有一部分同学将来想要留在高效发展,那么名校的硕士会占据很大的优势,否则连简历都过不了。当然,硕士想要留在好的学校当讲师还是比较难的,所以有的同学并不满足于硕士的学历,希望今后可以继续读博士。对于他们来说,报考研究生只是进行一个过渡,所以专业是否热门也就相对并不重要,能否顺利上岸才是这部分考生最关注的问题。相对于硕士学历,博士的含金量更大,即便是非热门院校的博士专业,在社会求职中依然具有着极大的优势。

详细安排:400+学长一天 14h 的学习时间安排

(根据自己情况做适当调整,建议每天有效学习时长不低于 10 小时)

  • 06:00 起床
  • 06:00-06.10 穿衣 洗漱 收拾书包
  • 06:10-06:30 操场慢跑 15 分钟+散步走一走
  • 06:30-06:50 食堂吃早饭 去考研自习室
  • 06:50-07:30 背单词 30 分钟,同时花 10 分钟回顾之前单词(后期背政治)
  • 07:30-09:30 看阅读视频,限时做一篇阅读(8 月开始是复习政治)
  • 09:30-12:00 复习专业课教材,系统学习专业课基本知识
  • 12:00-13:30 30 分钟吃午饭,20 分钟看看手机,午间休息 40 分钟
  • 13:30-16.00 看考研数学视频,做好笔记
  • 16:00-17:30 温习前一天专业课笔记,然后做专业课相关习题
  • 17:30-18:30 30 分钟吃完饭和散散步,然后桌子上趴着睡 20-30 分钟
  • 18:30-19:00 刚睡醒,背 30 分钟英语单词,并把上午的单词温习一遍
  • 19:00-21:30 啃数学复习全书/继续刷题,总结反思
  • 21:30-22:30 英语阅读,或者英语作文,摸索作文框架和积累预料
  • 22:30-23.00 复盘当天所学内容、看看明天的计划是什么
  • 23:00-23:40 回宿舍,洗漱,睡觉

建议尽量、尽量在 23:40 就开始入睡,24:00 前睡着。

总体安排(学习 14 小时+睡觉 7 小时+运动 0.5 小时+吃饭娱乐 2.5 小时)

  • 英语 4.5h(背单词 1.4h)
  • 政治 2.0h(7、8 月份开始执行,替换掉早上的英语)
  • 专业课 4.0h(一直执行)
  • 数学 5.0h(一直执行)
  • 复盘 0.5h(一直执行)
  • 小计 14.0h
  • 吃饭、休息、运动等:3.0h
  • 睡觉:7.0h(含午休 40 分钟+晚休 20 分钟)
  • 以上总计:24.0h

(1)树立「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好学心态。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好学的心态能够帮助我们每天收获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如果天天进步,365 天后的我们就会有质的飞跃。很多考研的同学都很焦虑,感觉每天学不够,每天的学习状态浑浑噩噩。但是你要相信,即使是天才,也都是从勤奋走出来的,好学的心不过是把他天才的一面展示出来而已。我们或许不是天才,或许没有天赋,可是勤奋好学同样可以助我们登上成功的高峰。即使是一个天才,倘若不学无术,不求进取,恐怕也难成一果。所以说,不管你基础如何,天资聪明或者笨拙,你都需要有好学的心态,最终你也可以心想事成

(2)拒绝颓废

颓废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气质,是经由一定时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培养之后,陷入恶性循环的一种状态。每年参加考研的大军中,有无数失败的人正是败在了这种颓废的心态上。考研遇到挫折,坚持不下去了,所以颓废了;考研心态崩了,又颓废不知道怎么办了;考研复习进展很慢,越来越焦虑,颓废了..........陷入一时的颓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自省和自救,反而习惯了心灵上的自虐。这样只能是更加的颓废。因为任何生机都需要由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来支撑,而从某种意义上讲,颓废是扼杀生机的一种毒素。

考研一天要复习 10 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午休尤为重要!午休让下午和晚上能够更好学习的一个保证,当你连续工作 5~6 个小时后,精神状态会下降,更需要通过睡觉来缓解疲劳。

如何睡觉也是很有讲究的,要注意以下几点:

  • 饭后不宜马上睡觉;
  • 从人的生物钟来讲,中午 1 点钟左右是入睡的最佳时间,此时入睡身体会得到很好的休息;
  • 睡觉前不宜吃太过油腻的食物,也不要吃得太饱,这样不利于入睡,睡醒再喝杯水对身体也很有好处;
  • 午休时间要适量,半小时最好,最好不要超过 1 小时,时间太长会感到头痛无力,而且也不容易醒。
考研是一个长期战、持久战,在这场马拉松中,不但要跑得快,更要跑的久,坚持到最后才是胜利。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很多人没有坚持到最后,正是由于身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最后心态崩了,也就无疾而终。

考研学校的选择不但要稳,更要高,一定是要跳起来才够得到的目标。只有一个拼尽全力才能实现的目标,才有挑战价值,也才能激发你的斗志。如果选择一个难度很低的考研目标,结果就会很轻松,过程也无不费力。但如果在一定范围之内,选择较高的考研目标,创造出适当的压力,就能逼迫你每天高效学习 10 小时甚至更多,因为不如此努力,你就会与目标院校失之交臂。

其实,越是轻松的考研目标,越容易让自己滑落进平庸的安全港。考研目标没有难度,前进就会非常缓慢,也就没有了学习的斗志,反正想着不用太努力也可以达到,自然也就没有拼命学习的动力了。若是仅仅冲着及格而去,原本努努力能够考八十分的你,却往往只能拿到六十分。冲着八十分去努力,就算力竭而未达,至少也会及格。有许多人在考研备考时会暗示自己,大不了就「二战」。怀着这种心理,在第一次考研的时候便不会拼尽全力,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二战」。

在考研复习之前,我们最先需要弄明白的是高效学习的第一步——考研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你想要得到什么样的具体结果。高效学习是要做到有的放矢,对最终要达到的结果有一个清楚和全面的认知,需要搭建一幅考研的「目标全景图」。

在没有构建好「目标全景图」前,再努力也可能变成最终的浑浑噩噩,效率低下,不知所措。搭建「目标全景图」,指对学习目标进行全面了解及细致地拆解。目标越清晰,目标越详细,你通过学习达成目标的概率就越高。确定好了考研目标之后,你需要对目标进行一级一级拆解,完成这个大目标需要多少个小目标,完成每个小目标又需要做哪些工作。

构建好考研的目标全景图,我们需要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你最终想达到怎样的结果?第二,为了达成这个结果,你需要满足哪些具体的条件?第三,对于这些条件,它们各自有什么要求?比如,我的目标是要考取北大,那么考取北大的条件是什么?是至少需要 430 分;那么达到 430 分的条件是什么?是数学、英语、专业课、政治分别需要达到 140 分、80 分、130 分、80 分;那么每门课考到这么多分的条件是什么?是至少需要复习 12 个月、每天复习 10 小时?那么这么长复习时间的具体规划是什么?是前期、中期、中后期、后期分别怎样怎样等等...........通过不断地追问自己,目标就不会是一个轮廓模糊、遥远的结果,最终变成切实可行的计划。

有了考研目标和目标全景图(达到考研目标需要完成的一系列小目标/条件)之后,我们还需要正视自己的能力——我的能力水平到底是怎样的?我和目标之间到底差得有多远?

我们一定要真实自察:我目前的真正的能力是怎样的?我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以足够的速度完成目标?如果我的目标是一个 430 分的分数线,我和 430 分差多远?如果有多个竞争者共同赛跑,我在其中处于什么水平?唯有如此,你才能把自己放进目标全景图中,你才能根据时间和里程,调整自己的速度,进而逼出自己更快的学习速度、更高效的学习能力。

学习和马拉松一样,只有合理评估自己的体力和耐力,估算出自己的全程速度水平,才能知道自己需要用多久、多快的速度跑完全程。长跑过程中,我们要随时对自己的状态进行合理的判断,看看自己的心率水平、看看用了多长时间,看看怎样调整速度。哪怕自我审视后发现,自己起点较低、速度迟缓,和同辈相比处于落后的位置,那也不要紧。正所谓「知耻而后勇、笨鸟先飞」,有时正是自己的缺点,成为激励自己「高效、勤奋学习」的催化剂。

实际上,学习计划和有计划学习完全是两回事,学习计划是一种学习形式,应该是通过让你有计划地学习,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重点应该是在学习上面,而非流于计划的形式。前段时间清华学霸的「五小时睡眠」密密麻麻的计划表被网友疯传,但大部分人只是觉得:「学霸比我厉害的地方在于学霸有一个完美的学习计划」。

这种粗浅的想法正是很多人学习止步不前的主要原因。很多人自制力和执行力不强,坚信像清华学霸一样的精确、详细的计划表能够有效帮助学习,于是花了大量时间制定了一份从早到晚的学习计划表,连吃饭、刷牙、卖水果等时间也包括在内。但往往执行几天之后,就因为一次次各种各样的理由将计划一点一点打乱,每一次计划执行的失败,都让自己的心理压力更大,内心也更加内疚。

他们每天晚上入睡前,会想着今天的计划很多都没有完成,十分后悔,发誓明天一定要多学习一点时间,把今天浪费的时间补回来。结果第二天还是这样,使得压力、焦虑、拖延越来越严重。许多人制订了一份「严格自律」的学习计划后,想当然以为自己离学习目标近了一步。然而实际并没有,在心里产生了虚假的愉悦感后,反而把执行这份学习计划推到了脑后。这样,一个看似完美的学习计划,实际却将大家推向了糟糕的自我安慰中。因此,学习计划可以实现目标,但完不成的学习计划,也可以摧毁目标。

学长是不推荐十分详细、精确到分的学习计划的,我更推荐大家制定合理的周计划和月计划。人都是有弱点的,拖延、懒散、眼高手低等等人性的弱点十分常见,但克服弱点则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在制定考研学习计划时,与其用一份不可能完成的「完美计划」来刻意「压制」自己,不如和自己的弱点「和解」,并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只制定计划但不执行或者执行不了是很多人的通病,这是因为大部分人都是意志力、自控力不强的普通人,和这种精确的学习计划天生不匹配。如果你没有制定这样的完美计划却能达到一样的效果,说明你一点也不需要追求这种形式主义。考研的时候,更推荐制定每周、每月计划,列举出这个月需要达到的目标和这个月的 4 周分别需要达到的小目标,以及完成每周小目标需要完成的任务即可。随时根据自己的心情和状态灵活推进。每完成一项,在纸上划掉一项,保证在一天或一周结束后,将任务清零。

在执行周计划和月计划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任务可以快速推进和完成,这样就能把时间分配给其他任务。同时通过努力完成每项任务,压缩出多余时间,留出更多时间给自己休息。如此循环往复,就能激励低效率学生主动提高学习效率,以便拥有更多时间放松,从而使得磨洋工的低效学习情况大大降低。

很多人考研失败了,也以为自己很努力,每天花费 10 几个小时学习,努力了一年,然后归咎于时运不济或者自己天赋不佳。实则不然,每天的 10 几个小时,可能真正算起来三分之一都不到,最后用低效的复习感动了自己。

很多人误认为自己在考研过程中投入了很多时间,却没有区分出学习的有效时间和无效时间。去除无效时间后,纯粹学习时间可能比你想象的更有限。无效时间包括学习的启动时间、低效率时间、有害时间等等,比如,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你从早上 8 点在图书馆坐下,到打开书本准备学习,到进入舒适的学习状态的 30 分钟,这些都属于启动时间。然后,你花费了 30 分钟进入学习状态,又花了 30 分钟进入心无旁骛的状态,并在此状态下学习了 30 分钟。在这之后,你进行了休息,但休息过后,重新「启动」大脑回到心无旁骛的学习状态,又要花上 30 分钟……在这样反复的休眠——启动——休眠——启动中,每次你都要在「开机」中损耗半小时。

由于思维卡壳而盯着书本或者视频发呆,这期间空有学习之形,没有学习之实。精神不集中,大脑输入和加工知识的速度极其缓慢,这属于低效率时间,也要排除在外。即使我们可以留出一天(10 个小时)时间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这 10 个小时里,你免不了要休息、要走神、要因为疲惫而无法推进思路、还有玩手机、吃饭、午休等等,最后也可能只剩下 5 个小时不到的时间。以至于,学习时间中的「泡沫」十分严重,时常会给自己造成一种「我很努力」的错觉。

四象限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对学习目标进行规划。x 轴代表紧急程度,越往右越紧急;y 轴则代表了任务的重要程度,越往上越重要。第一象限里,任务是既紧急又重要的;第二象限里,任务是不紧急但是重要的;第三象限里,任务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第四象限里,任务虽紧急但不重要。

首先,我们要解决的是第一象限里既紧急又重要的事情。这些任务具有时间上的紧迫性和重大意义,必须优先处理。比如,每天考研每门科目每天重要的任务,这些任务是每天必须完成且不可回避的,否则考研复习无法推进;第二象限内的任务,相当于为自己的考研进行长远规划,并有着很高的回报率。虽然它不具备时间上的紧迫性,可是仍然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比如,每天背诵多少英语单词,最终对考研英语有着很大的影响。有时候,我们会因为该任务时间上不紧迫而将其忽视。随着时间的流逝,该任务被不断地拖延和堆积,最终导致原本在第二象限的事情挤入了第一象限,使学习者的压力陡增。

第四象限里紧急但是不重要的事情,则具有认知上的欺骗性。事物的紧急性很容易和重要性混淆,我们要根据事物和自己的学习目标与规划是否紧密联系,来衡量它是否重要。如果某件事并不重要,仅仅在时间上紧迫的话,那么完全可以将它交由别人处理。否则,很容易让自己陷入盲目的忙碌状态。第三象限里的任务,则完全是对时间的浪费,尽量少做。玩游戏、看娱乐视频、刷微博……

考研每天的复习时间很有限,要保持 10 个以上小时的复习时间,则千万不要被零碎事情打扰了复习节奏。每天的零碎时间很多,比如早上吃完饭 10 分钟,中午吃完饭到下午学习的时间等等。高效学习的人,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做零碎的事情,比如去买杯奶茶、饮料、买笔、找书、刷淘宝买东西等等。

扫除零碎事项时,不要拖延。比如,每次听网课之后,要及时做好笔记,可能网课听完了,笔记也记好了,否则,如果暂时不管这些零碎事项,把它们封存并拖延,事后可能就要花两倍甚至更多的时间。你要重新拾起模糊的记忆,把自己代入原先的听课情境,零碎事项经过拖延后,只会愈发膨胀,让纯粹学习时间变得更加有限。时间是最公平的,每天二十四个小时,无论在谁面前都以一样的速度流逝。但是,利用零碎时间扫除更多零碎事项的学习者,所拥有的高效时间比其他人多很多。

考研过程中找资料、网课、学习经验等等是我们最常做的事情,但是面对这个纷繁复杂、数不胜数的学习资源,有太多人得了学习的「仓鼠病」,在「陷入知识焦虑——囤积知识——再度陷入知识焦虑」的怪圈中不断循环。

很多人见了唾手可得的学习材料便要疯狂囤积,仿佛入手了就是学到了。但入手的学习资源明明很多,却没有对学习产生有效的帮助——只知道像仓鼠一样囤积知识,却不知道如何学习和运用知识。焦虑感在囤积知识的一刻得到了暂时缓解,但仿佛饮鸩止渴,很快焦虑又涌上心头,甚至愈演愈烈。他们欺骗自己,认为只要保存了资料,学习就能得到巨大的进展。通过囤积知识获得的安全感不过是精神鸦片。于是,原本的材料还未打开,又忍不住去搜集新的学习资料。

「网盘学习法」是大家最常见的,不管是否用得上,先存起来再说。扪心自问,谁的网盘里没有几个 G,甚至几百 G 的学习资料压缩包?但是真正被有效学习、吸收并化为己用的,往往不足几百兆。网盘里有一个「小型图书馆」,但自己却被关在了学习的大门外。而收藏资料这一过程本身,也会消耗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成本的。我们应清理知识的入口,把焦点放在当下,而不是未来——现在不学的就不要收藏。真正有效的信息绝不会多到需要囤积。

「费曼学习法」是指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老师,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讲给一个完全不懂的「小白」听,直到对方能够理解你向他输出的信息。如果你的「学生」听不懂,或者你在讲授的过程中「卡壳」了,说明你没能真正理解你所接收的知识。你就要「返工」,查漏补缺,然后重复「输入—输出」这一过程。费曼学习法」主张的是让输出来倒逼输入,认为「教」才是最好的「学」。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课堂里,老师会将讲台让给学生,做一些「小组展示」等新形式的课堂活动。

有相关数据表明,学习者被动学习接收知识的效率只有 10%~20%,但若采用「费曼学习法」,则知识的吸收率立刻会攀升到 70%。这是因为,知识输出是一个由内部到外部的过程。如果想要把知识以一种外在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得他人也能够理解,学习者势必要经过一轮消化理解之后,才能把输入的东西为己所用。在复述、转述、回答倾听者的提问过程中,我们也必须对新知识进行新的审视,去弥补自己的漏洞。如此,新输入的知识有哪些只是表面明白,而没有被真正理解和记住的,就会像白纸上的苍蝇一样显而易见。

考研过程中,特别是数学和专业课这两门课,如果学会灵活运用「费曼学习法」,将数学知识反复在内部和外部之间输入——输出,复习效率则会大大提升。

考研过程中,跟着名师学习很重要,老师会教授你很多知识和技巧,还有很多复习的经验和捷径。但是听课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笔记,否则一段时间就遗忘了,白白浪费时间。有的同学一堂课记笔记就花了大部分时间,老师讲解的重点、关键点完全不知道,得不偿失。

听课过程中应该把所有的精力用于听老师讲解,摸索老师阐述的重点、关键点,然后以最简短的语言文字记下来。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 上课记笔记应快,简洁明了;
  • 一些书上有的公式、原理、不必记录,这些必须背下来的内容,不用花时间记。总之,但凡书上可以自己找到的内容不必记录了;
  • 记笔记要针对老师讲解的重点、关键点、难点及一些方法技巧,所以提前预习可以帮助自己很快进入状态找到重点予以记录;
  • 记笔记应做到灵活。即应该以听课为主!记笔记要做到简洁明了,这就要要求自己灵活性要强。

正所谓「吾日三省吾身」——这种自我省察的习惯,是学习能够取得别人不能取得的成绩的关键。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准备好三本笔记本,分别是错题本、思维框架本和灵感脑洞本。

  • 【第一个是整理错题本每个错题的步骤中提炼出不同的问题,错误的原因、考察的地方、题目设置的坑、如何避免陷入坑等等,只有不断分析改正,才能与日俱进。
  • 【第二本是思维框架本对于专业课、政治的复习,思维框架导图十分重要,专业课、政治的书本都十分厚,知识点十分多,我们要通过把书本由厚读薄,不断建立起各章的思维框架,最终构建起整个科目的思维导图,进而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记忆。
  • 【第三个灵感脑洞本这个本子上应该记录脑子中一闪而过、转瞬即逝的碎片念头、困惑或者灵感。例如,一时想不明白的数学问题,容易记错的英语短语搭配等。特别是当你处在一个多线程的学习过程中,越需要通过随时记录和自查,来保证自己对思维脉络的精确掌控。因为学习是有盲点和漏洞的。可是,往往任务一多,我们便很难记住自己究竟有什么不明白、出错的地方或者突然想通的地方。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进程先快后慢。学到的知识如果在一天后不抓紧复习,留在大脑中的就只剩下大约四分之一了。在这之后,遗忘的速度会逐渐减慢,在一周后留存逐渐维持在十分之一。但如果常复习,则可以将这一比例维持 80%-90%。多次复习是重要的,不然你所输入的知识会不断衰退,且衰退后难以恢复

但记住,我们要复盘复习,而不是重复复习。复盘是主动高效的,重复是被动低效的。比如,让你你凭借记忆,把自己前一天学到的内容以知识网络的方式画出来。你会发现,复习突然变成了一件很难的事情,绝对没有打开课本顺滑地重读一遍简单。通过主动去调动记忆,而不是被动地等待记忆被唤醒,这和「重复」有着实质性区别。你越是努力回想,知识在记忆里植入得越深。我们都有过这种经历:提笔忘字时,越是绞尽脑汁想起来的字,在之后越会深深烙在大脑里难以磨灭。

考研过程中,影响我们学习最大的阻碍应该就算手机了。学了不到一小时,心理总痒痒,想拿起手机玩一会,结果玩着玩着 1 小时就过去了,如此循返往复,导致学习效率极其低下。在欲望面前,我们很难控制自己。可我们明知道某样东西不好,还是会想得到,诱惑驱使着我们为了满足一时的渴望,而不顾长远的后果。向诱惑不断妥协,会让我们逐渐变得不安并充满负罪感。长此以往,习惯屈服于诱惑,我们很可能会上瘾。

学长向大家介绍一种高效的学习管理法。我们以自己为圆心,由远及近,把学习的环境划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区。高危区是我们不需要站起来就可触及的范围,中危区是需要我们挪动自己的位置才能够到的范围,低危区则是离我们很远,无法在短时间内毫不费力地接触到的。在高危区,我们只放学习必需品,食物也不要有;中危区则只放一些自己可能会用到,但不是学习必备的用品即可。这样既避免了在真正需要时费神去找,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你想长时间地忍住拿起手机的冲动,大可以把手机留在宿舍。毕竟,把手机留在宿舍,只需要你一咬牙的狠心。但是,如果在高危区有一部手机,那么你就需要时时刻刻调动精力去抵御这种近在咫尺的诱惑。

请问问自己:这样东西是我在学习过程中所必需的吗?它是不是有着诱惑我们无法专注的潜在危险?我们采取何种方法,才能够让高诱惑度的物品不那么容易被接触到?不要用查找资料或者是防止紧急情况下失联的理由,来为自己携带手机等不必要的物品寻找借口。或者也可以下载阻止玩手机的软件,比如「不做手机控」,设置好每天手机可以启动的时间和功能,除了可以打电话外和规定时间外,其他时间就是一个老人机或者搬砖。

考研过程中,要保持专注和高效,就不要让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干扰自己。比如宿舍之间的小矛盾、同学之间的不同看法等等,大家一定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一些事情,站在若干年后,回过头来看身边的事 99% 的事都会被缩小,甚至是遗忘。

所以很多事不必放在心上以免影响自己的前程。学习的时候不要想着与学习无关的内容,比如游戏、电视剧情等一些干扰自己的事物。倘若有类似情况的同学,应立即停止一切与学习不相干的事,必须确保自己内心无干扰。只有这样才有望保证专心的质量。

在考研备考过程中,要想高效学习,则必须学会跳出舒适圈,在痛苦中成长。压力是永远不可能被消除的,你没有任何办法摆脱它。你能够做的,唯有以勇敢的姿态去面对它。在接受了压力是常态的事实后,压力就变成了一种中性的存在。这时候,你才会意识到——要想做到真正的高效学习,反倒必须要为自己赋予压力。选择一个让自己有些窒息、有些痛苦的高压环境,才能真正得到「锻炼」。

只有勇于突破舒适圈,才能为自己创造更大的生存环境。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那么只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你太聪明了;第二,你的学习是低效的。就好比跑步,如果每天的运动量没有让你的肌肉感到微微酸痛,那么这种停留在舒适区的健身是无法给自己带来提升的。

在《三傻大闹宝莱坞》里有一句经典的话:「朋友不济,你难过;朋友发达,你更难过」。考研的嫉妒心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让精力消磨在对他人的妒忌上。即使是自己的好友,也无法由衷地为对方的成就感到高兴。适度的嫉妒是一种正常的情绪——那个坐在你旁边复习考研,成绩比你好一点点的「对手」,确实比设成手机屏保的「鸡汤文字」更能让你激发斗志。

过度的嫉妒对考研的干扰几乎是破坏性的,它心会让杂乱的念头在脑海里乱窜,让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变得涣散,难以专注于眼前的学习任务。最可怕的是,它还会让我们忘记自己原本的学习目标。忙于和自己所嫉妒的对象做比较,却忘记了自己最初要追求的是什么。嫉妒心会诱导我们做出不适合自己的决定,在偏离自己初心的方向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一旦泥足深陷,我们甚至会活在别人的目标里。比如你在准备考研,室友准备找工作,室友找到了一份腾讯年薪 20 多万的工作,你十分羡慕,于是你也去参加宣讲会,做简历,一边考研,一边参加面试,两边跑,导致每天考研复习时间只有几小时,而面试由于准备不充分也没有好的结果,最后考研名落孙山。

学长这里教大家一个避免嫉妒心的方法:

  • 第一步,问问自己,我的目标是什么,嫉妒对象的目标是什么,它们是否有相同之处或者存在重叠?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你自己就会意识到这种比较的可笑之处:双方都不在同一赛道上,有什么好比的?比如,张华跨专业考研成功;李萍办了自己的第一个艺术展;我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达到了毕业要求——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 第二步,如果自己与嫉妒对象有着相同的学习目标,就应当通过对对方的观察,评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善。许多人做不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被嫉妒蒙蔽了双眼,不愿意寻找自身落后的内因,而是用傲慢来掩饰无助。这种给自己开脱的情况非常常见,我们时常听到有人满怀醋意地夸夸其谈:我要是像他那样努力,肯定会做得比他好。

本文作者:木子李学长好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

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平台注册入口